-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资讯
心理问题的鉴别简述
心理问题的分类,参考精神障碍国际分类标准(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从广义上的心理问题分为精神病性障碍(通常称为精神病),和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 而精神病性障碍属于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是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诊断精神病还是非精神病。
诊断断精神病和非精神病主要依靠3原则法:
1.一致性原则。
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事物的主观反应,一般情况下,心理活动的内容与现实具有一致性。异常的情况,比如,幻视,比如病人“看”到了本来没有的东西;形体感知综合障碍,比如病人看到父亲变成了巨人,头顶着房屋,感觉到自己睡的床只有摇篮那么大。幻听,比如,病人听到两个声音在对自己评头论足,或命令自己做这做那。
在精神科临床上一般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精神是否异常的指标,比如,病人对家里死了人也熟视无睹。比如,医生会问病人简单的问题,比如"1+2等于几?"、"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多大了?","这是个杯子吗?"等等简单的问题,精神病人一般不会遵守现实规则来回答,比如有的病人会任意回答个数字,或明明是个杯子确说是个水缸之类的。
2.统一性原则。
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本身是完整协调统一的。当人遇到快乐的事情,会表现为欢快、神采奕奕,甚至手舞足蹈,这是很自然的。如果是精神病人会表现异常,比如脸上在笑,说话的声音却表现为低沉和痛苦,甚至还一边抹泪,或者是,一会而表现为悲伤,一会儿又表现为欢快。
3.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的性格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人的性格突然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判断是否是精神病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一个不乱花钱的人,突然变得挥金如土。比如一个待人很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淡。如果生活中并没有实际事件(一般是比较严重的负面或正面事件)证据支持这种变化,那么也可以判断其精神活动已经失常。
二)广义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介绍。
非精神病心理问题,是在排除是精神病的范围以外,比如心理活动对象还是有事实为依据的情况下,而出现的心理问题。非精神病心理问题包括:心理问题(狭义),心理障碍和边缘状态这三大类。
A)狭义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轻微的心理问题,在持续时间和强度方面比较短和弱。心理问题的范围一般包括: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职业选择问题等等。其特征如下:
1.问题的内容未充分泛化。
比如妻子被丈夫打了,针对丈夫和打人这事情上,感受很痛苦很不舒服,或只是对很类似的、很相近的事件会有这种反映。
2.反应强度不甚强烈。
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是指对情绪的影响不深,对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对导致的冲突不激烈,对认知(主要是思维)的影响不长久。比如,比如妻子被丈夫打了,妻子的痛苦和不舒服的反映时间并不长,比如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就好了。
3.无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
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一般都思维正常,逻辑清楚,没有导致逻辑思维的混乱。
B)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主要包括神经症性障碍(神经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和意症。神经症性障碍,包括有: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等。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其特征如下:
1.内容充分泛化。
问题泛化到了更大范围的情形和对象。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内容的泛化程度较高,使当事人不断地寻求心理治疗。
2.反应强烈。
心理功能已经明显紊乱,导致的反应属于强烈水平。如出现暴怒,或者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或者出现冲动现象,比如攻击或是毁物等 。
3.思维逻辑受到严重影响。
处于心理功能紊乱状态,当事人有可能在逻辑上显得较片面,或者相信表面现象而肤浅,或者在思维上显得固执,不容易听从意见等等。
4.持续时间长。
一般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更多的心理紊乱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至6个月,由于心理负担长期存在,难以克服,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一般会感受到生活痛苦不堪。
5.有时伴随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
处于心理紊乱水平的问题,可能出现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比如,有些心理紊乱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行为,出现患者在大庭广众面前害怕被别人注视,或是害怕会当众出丑,所以当着他人的面不敢讲话、不敢写字、不敢进食,甚至不敢进厕所,患者可能出现面红耳赤、出汗、心跳加快、心慌、震颤、呕吐、眩晕等等表现。
C)边缘状态的特征:
边缘状态主要是界于心理紊乱和精神疾病之间的状态。这类问题既无法纳入精神病学包括神经症的诊断标准中,又超越了临床心理诊断范围。在患者身上既存在一些神经症的临床表现,也出现了一些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为精神病并进行治疗时,效果极不明显。只有心理专家和精神病学家会诊,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案,还是使用精神病学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