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资讯
家庭中的情绪虐待(5-7)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2年6月11日 浏览次数:3567次
五、快乐、痛苦和刺激
儿童需要乐趣和游戏,他们需要适于年龄的挑战性刺激,也需要经历适当的痛苦和磨难。
溺爱孩子等于剥夺了孩子从生命的正常痛苦中学习的机会。痛苦是成长及智慧的源泉。
有这样一首歌:“没有受过伤的心是空洞的,你的悲伤越深刻,你的喜悦就越丰富。”夺走了孩子这些勇气和智慧的泉源,几乎可以说是不人道的。
完美主义及严苛的父母则剥夺了属于童年的笑容和天真,过分严肃的宗教家庭也很容易压抑孩子的自然的情绪。宗教信仰带来的应该是平安、喜乐、自由和对生命的庆贺。我很困惑何以有些家庭会用“救赎的好消息”去扼杀孩子童年的乐趣。基督信仰的精神不应如此。
六、信赖依靠及自我预测
孩子需要可以信赖、依靠的父母来测试自己的限度。这种测试是自我需要的。
唯有可依靠及心理平衡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安心地探索自己的世界。
当两岁的孩子在探索世界及发展自主性的时候,他需要父母陪在身边,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做他想做的事。他必须在安全的范围内去寻找自己的限度及自我。
到了青春期,孩子扩大了生活领域,进一步探索人生时,更需要有信心十足的父母支持他。如果父亲太不成熟,时时需要儿子对他感恩的话,儿子就不能尽心地自我追求,而需要去照顾信心不足的老爸。
可预测性对孩子而言是极具意义的。孩子需要稳定及可预测的父母。在不健康的家庭里,孩子经常不知道父母下一步会做什么:父亲回家时可能喝醉了,母亲可能闹情绪或抱怨身体不舒服。孩子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因为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事发生,也许是坏脾气的老爸突如其来地大发雷霆。
不成熟的成人会期待孩子去完成他们那些永无休止,产生于矛盾心结下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感觉,必须时常处于警戒的状态当中,以便侦测接下来家庭里要发生的事。
这种家庭中存在着微妙而深沉的情绪虐待,包括互相冲突的双重束缚信息和极端冷酷的折磨。
我认为父母的主要职责是在孩子需要时能将自己给予他们。因此,我个人主张人不要在30岁以前生育子女。我也盼望能够发展出详尽的心理健康测验及学习养育孩子的技能,作为当父母之前的必备条件。
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坏孩子”。孩子生来均珍贵而独特,因此我们应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正常快乐的童年。
我当然不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善良,因为邪恶是存于宇宙中的明显事实。世界上是有坏人的,但如果孩子得以在健康正常的环境下成长,世界上的坏人必然会减少。
孩子在年幼时,常常被加在他们身上的道德规范所困惑。有时我们会询问一个两岁大的孩子:“你要不要做个好孩子呀?”
其实,我们是在孩子乖巧讨喜时,才称他们为好孩子,反之则是坏孩子。这种好坏之分可能只是反映父母自己先入为主且承自毒性教条的一些信念罢了。
哈佛大学的科尔伯格(kohlberg)曾经花了许多工夫研究儿童的发展。他研究的基础是皮亚杰特(Piaget)累积50年心血在儿童智力发展上的不朽成果。
科尔伯格指出:“从出生至7岁是属道德前期,那时所谓的“好”是孩子喜欢及想要的。7岁以后,孩子开始会做有限的具体逻辑思考,此时所谓的“好”是互利互惠的,例如你替我抓痒,我也会替你抓痒。到了青春期,才开始有利他的想法出现,此一阶段中的道德观是由他周围的人际关系决定的。只有到了我们更年长的时候,才能够有成熟的思考,才能将善行视为有内在意义、值得去执行的事。至此,一个人会因为其抱持的原则和信念而行善。然而走到这个阶段起码要花上25岁的岁月,而也有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达到这个阶段。
表7.2是艾里克森、科尔伯格,以及皮亚杰特三人的指引。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如研究结果一样,但它们的确提供了很好的揩模。身教良好且同时指出孩子不良行为后果的父母,远比惯用处罚、打骂以及给孩子贴上不良标签的父母,更能为孩子提供稳固的道德发展基础。
给7岁以前的孩子贴上不良标签,实在是一种心理上的虐待,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在孩子做错事时称他们为坏蛋,予以痛打惩处,只会造成他们的自卑、自贬及羞愧;自贬的人相信自己很差劲。如果人去做不道德的行为,那么,最大的因素必定是自贬和不健康的羞惭。
咨询预约电话:023-86268584
重庆欣阳心理咨询求助QQ群:105704118
咨询中心网址:http://www.xinyangxinli.com
咨询中心地址:重庆沙坪坝区沙正街(重庆大学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