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资讯
心理治疗的流行趋势--李孟潮
PERSONAL
无印无品:我很羡慕在西方国家很多人能有自己的保健医生。有没有私人心理医生?大陆会不会出现呢?
“私人心理医生”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疑义的提法。如果你指的“私人心理医生”就是像家庭保健医生那样,能为一家人服务,这家人有什么心理问题都找他看,这是有误解的。因为心理医生只能给家庭中的某一个人做治疗,而不能既做母亲的咨询师,又做女儿的咨询师,同时还做全体家庭成员的咨询师。那样,心理医生就要精通成人心理治疗、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据我所知,这样的“心理医生”还没出现,以后也不应该有。
如果你说的“私人心理医生”是指心理医生私人开业,只针对少数人提供服务,这在西方很普遍。心理治疗最早从弗洛伊德开始就是私人诊所,一直到现在,欧美大部分心理医生也是私人诊所为主。我认识一位美国资深精神分析师,70多岁。她说,这辈子只看了40多个来访者。其实心理治疗就应该做少、做精。可中国人观念不同,认为比较糟糕的医生才独立开业,而且大陆的医疗体制也限制这种做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比较低。但这毕竟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事实上,现在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医生独立开业,将来这一定会成为心理治疗的主流。
另外,“私人心理医生”还可以指“私人心理顾问”,就是你每个月固定给心理医生一笔钱,他回答你的问题,或者每周留出固定时间接待你,即便你不去,他/她也不能接待其他来访者。不过,这种方式一般针对某些特殊人群,比如社会名流、职业经理人、董事长。
TREND
过河搭桥:我有个朋友在做心理培训。有时候我会听她说起,什么流派已经过时了,什么方法现在正时兴。那么2009年心理治疗的流行趋势是什么?
心理治疗不是时装,不流行一年一换。当然有人会把本来已有的东西整合一下,换个名字。所以现在心理治疗“流派”竟然有200多种,而且还在增长,但大部分是老酒新瓶。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什么“流行趋势”,而是近年来这个行业发生的重大的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心理治疗的疗效得到了脑影像学扫描的确凿证据。以前会有人说心理治疗不如药物,现在再这么说就是无知了。比如这次汶川地震后的应激反应,心理治疗就是首选方法。
第二,循证医学的兴起。它的法宝是统计研究,因此它可以当个很好的裁判员,非常科学地判断哪个“流派”有效没效。用这种方法一检验, 200多种所谓的“流派”中的大部分是“借壳上市”,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第三,内观训练的盛行。内观本来是南传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现在已经渗透到西方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流派中。它代表未来成熟心理治疗的走向,东西方理念和资源的整合。
第四,心理治疗中,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既分立又融合的趋势。精神分析再也不是心理治疗中的“微软”了,而认知行为疗法由于长年坚持做研究,现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精神分析的影响。另外,两派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比如,精神分析的移情焦点治疗和认知疗法的图式聚焦疗法,都用来治疗人格障碍,且方法相似。
GRADE
ZIZI不倦:我希望能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心理服务机构;也希望这些机构能有一个“级别”标识,容易让普通人识别其水准高低。心理服务可以“分级”吗?能不能像现在的医院那样实行三级转诊制度?
分级制度原本就是开展心理卫生服务的好办法,是一个完整的预防—治疗体系。目前美国就是这样的分级: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负责社会上的心理帮助,心理治疗师负责心理治疗和咨询,精神科医生负责药物治疗和某些心理治疗。这三组人马共同提供大众心理服务。然而问题是,组建这种体系需要很多钱。以前我国曾经搞过精神医学的三级网络,但后来很多医院承受不了财政负担,关门了。因此心理治疗师和社工要想与精神医生一起,进入心理服务领域,让分级制度真正起作用,还需要很长时间。当然,目前我国发达地区这个趋势已经比较明显。至于评价某个心理服务机构或从业者的“等级”,然后像星级饭店一样挂牌让大众一目了然,则不太可能。不仅因为评估标准的复杂,而且谁来评定,也关乎权力和名利。
MONEY
生活e点通:心理帮助门槛越来越高,我甚至听说有的专家每小时收费一两千元。难道心理服务的对象就是有钱人吗?
看病有几百块一个月的公立医院,也有几万块一个月的私立医院。目前,大学对学生的咨询免费,各地精神卫生中心、公立医院的收费也比较低,但难约,态度差。相对而言,社会机构收费较高,但这是对国家心理治疗资源垄断的一种补偿。一般从每小时200元起步,到2000元的高价,能提供一个尊重人的环境。可以预约,也能约到,心理医生也比较专注和投入。另外,心理咨询的价格也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好的心理医生太少,而来访者太多。即便高价,照样供不应求。
SEX
茱莉叶:我觉得我有些性冷淡,很想找专家帮助自己。但我发现这方面的专家很少,女性专家更少。其实和我有同样性困惑的女性很多。性心理咨询与治疗会“冷”多久?
目前,国内性心理咨询与治疗开展的确实很少。其实,性几乎是所有咨询里都躲不掉的主题。然而有的咨询师居然连问性生活历史都不敢,来访者能不跑吗?来访者出钱,就是要来说平常没法说出口的话,比如性、仇恨等。有资料显示,40%~50%的夫妻是无性或者少性夫妻,这说明性心理已经是我们面对的头号心理问题,可能比抑郁症还要严重。
但是我国目前专业做性治疗和性心理咨询的人还是太少了。很多所谓“性专家”其实只做研究,面对具体问题却束手无策。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想要“热”起来,还要等很长时间。首先是一些优秀的文献与著作被引进;其次是高水准的连续的培训项目的开展。学员中有一些人真正开始做临床工作,这样多年后才会有一批业务扎实的专家出现,真正“热”起来。
说到“热”,其实心理治疗在我国几起几落,每次都是“虚热”,就是因为没有一批扎实的临床工作者。精神分析能“热”到现在100多年,与弗洛伊德等创建者的精神追求有直接关系。他们一辈子除了做个案就是写专著,当然能出好东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什么时候国内也有一批敬业又专业的性治疗师,什么时候性咨询与治疗就不再“冷”了。
FOREGROUND
心心向荣:我是法律系研究生,但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现在考咨询师证很热,我也想考。父母当然希望我当律师,但我认为当心理医生同样能收入不错。
上世纪90年代心理学刚开始在中国热的时候,很多人在报纸上看到,美国“心理医生”都很有钱。其实那个时候“心理医生”是“psychiatrist”的翻译,是指精神科医生。然而不是所有做心理咨询/治疗的人都那么有钱。精神科医生在美国收入算高的,年收入20~30万美元,算中产了。
目前中国的情况则相反。精神科医生大概是学医的人里面收入最差的。现在已经比5年前好多了,但年收入也只有5~6万元左右。大学里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辅导的老师,收入也差不多。如果将来做到教授,年收入可以到10万元,但需要花精力搞课题。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又如何呢?机构开始几年基本上是贴钱的。能坚持下来,三五年后年收入达到5~6万元是有可能的,少数人可以到10万元。其实目前心理学最赚钱的方式是做培训。一年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是一种商业行为了。这同时也催生了与“考证”及咨询师培训捆绑在一起的讲学风潮。专家四处讲课,一年收入几十万。不少专家已经懒得做临床,咨询很难约到,或者收费极高,说他们身份是“讲师”也许更贴切。
然而心理治疗虽然应当遵循市场规律,但并不能完全商业化,以营利为目标。如果你有志于治疗师这个职业,那么首先应当到医院里工作3~5年,接受扎实的培训,然后再到社会上来,这样前期投入才有可能收回来。在上海,治疗师月收入1~2万元基本就算到头了,我认识的人中,到这个数目的也就几个。
如果你入行时的想法是挣大钱,那么可能永远不会实现;如果你只是想学好技术,觉得治疗师这种生活状态不错,还是可以试试的;如果你入行5~10年后,年薪十几万还不满足,那你真的就不应该做治疗师。还是去做商业吧,讲课培训或者写畅销书,都有可能更快致富。
冷静看待心理服务在国内的发展
武志红:《广州日报》心理专栏作家
很多人希望,优秀的心理医生能大量涌现,而且越多越好。其实,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希望有个“心理保姆”,帮自己轻松搞定一切生活扰困。遗憾的是,不管将来心理治疗业多么发达,这一天都不会到来。因为,不管心理医生多优秀,像爱、死亡、孤独和自由等人生命题,仍然要自己去经历,去品味,去化解。果真有一个“万能”的心理医生,替你轻松搞定这一切,并非好事。更何况,许多专家的建议又相互矛盾。所以,心理医生不是圣人,不是救世主,不是雷锋,只是一个职业而已,谈不上多崇高。另外,现在很多“心理学热”也是一种商业炒作,冠以引进国外流行之名。而实际上,很多理论扎实的、内在的精髓,并没有学到。
所以,要冷静对待心理学和我们的关系。心理专家的帮助很重要,但自我的探索更重要;如果你爱上这个职业,那么收入很重要,但内心的召唤更重要。
咨询联系QQ:469332592
咨询预约电话:023-65418129
重庆欣阳心理咨询求助QQ群:105704118
咨询中心网址:http://www.xinyangxinli.com
咨询中心地址:重庆沙坪坝区沙正街(重庆大学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