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里“遭遇权威”的感悟--重庆心理咨询|欣阳心理咨询中心|重庆心理咨询师|重庆心理医生|重庆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新闻中心
地 址:重庆沙坪坝邻重庆大学 手 机:157 362 11099 电 话:023-65418129 传 真:023-65418129 联系QQ:469332592505145441 邮 箱:469332592@qq.com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资讯

督导里“遭遇权威”的感悟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5日  浏览次数:2009次

                                     文:寒星小雨/ 廖敏



   周六地面督导, 在我看来,老师对张倩的回应,是在张倩对咨询进行不下去并求助时的回应,老师“认真”地回应着“那就(问他另一个方向是什么)....嘛”,这样的回应在我看来就是学习和收获——很多次与徐老师的聊天,都让我看到可以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问题,也让我展开了更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维度上去认识和探讨。

    当同学们回应这样的表达“权威,指导,强势”的时候,我对同学们的回应感觉并不很好,这里有我自己的问题,我感觉到了对督导的否定,对徐老师的这种表达方式的否定,对于欣阳的督导师,我是维护的,而我对否定的敏感,这时的情绪就因此而起。
    或许是跟着徐老师学习和做咨询好几年,已经熟悉了他的这种表达方式,所以我并没有感觉语气里有强势或是权威,相反,我却感觉到了那么及时的帮助:老师是在非常认真和全然的关注着现场的咨询过程——虽然这样的帮助并没能让咨询师继续走更远。

    学员提出,在此时应该温和的表达。我看到,徐老师是在指导咨询师对咨询的进行,此时需要用温和的方式吗?至少是不必要的吧!
    在成长中,我们被教导要有礼节礼貌,说话不可太大声等等,我们学会了温和,但多数的温和是压抑的,这是否是真的温和呢?
    我并不意外的是,徐老师在了解到学员们的情绪时,很真诚地承认了自己在这时说话的不够温和,但同时老师也提出疑问,我的话语并非是对求助者说的,为何要注重这一点呢?其实这一点也触动我自己,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对权威和指导也是压抑和反感的,或许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成长,我现在渐渐能接受这种肯定有力的表达方式。

    我也看到有同学在和老师互动探讨时,看起来是没有情绪的表达,但语言却藏着极重的情绪,我才真正的体验到,还可以这样“看似不动声色”地表达自己,可同时我也感觉,这样的话语并不让人舒服,这样的温和,我反而不太能接受。

    对于求助者对徐老师语气的回应,我看到了咨询的“此时此地”的接入与进行,行云流水般,从当下这一刻求助者的感受,内在情绪,直接就窜通了当事人一直困惑的问题,对方同样是权威,同样是指导,自己同样是压抑与想逃的感受——从求助者自己的故事经历中走出来,接入当下这一刻的情景,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当下的想法与看法,再贯穿求助者生活经历的种种——困扰的核心真实地呈现出来,那是一朵花绽放的声音,看似无声无息,却掷地有声。

   有同学提到,对于求助者主题没有展开,这一点并不重要,因为主题随时可以探讨。而在督导中出现咨询关系移情的情况并不多,这里有移情与反移情问题的探讨,是一场生动与直接的认识和探索,此时此地一个生动的现场教学,从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中切入问题,这样的问题无法在事后再去这样现场和直接的探讨。我们都是咨询师,我们要学习的正是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每一个咨询师都有可能在咨询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这种移情,正是生活中的问题,不解决移情的问题,其他问题更不可能去解决。

    并且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徐老师并没有被求助者的情绪所搅动,这也让我看到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内心的稳以及咨询能力的考验。

    徐老师一直在培训过程中强调此时此地,当下,这一刻的发生,就是一场鲜活的演练。

    在我的成长中,我很少看到一个老师可以放下自己,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探讨“自己”带给求助者的感受的问题。想不佩服都难。

    有爱,愤怒也是爱,没有爱,温和也不是爱。